在醫院中隨處可見醫用膠布的使用,可以用來包扎,輔助固定醫用敷料等。由于對人皮膚的粘合性比較大,很容易摩擦刺激皮膚,如果選擇不當可能會引起皮膚損傷。因此如何選擇醫用膠布以及正常使用顯得尤為重要,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膠布粘貼常見的問題。
(一)張力性機械性損傷,是膠布使用中最常見的問題。
1.原因 通常是由于在粘貼膠布時牽拉過緊、先粘貼一端然后粘貼另一端或粘貼部位出現腫脹、膨隆而導致。
2.臨床表現 皮膚充血、紅腫、皮膚撕脫或水皰,典型病例為膠布兩端出現張力性水皰。
3.護理措施
(1)評估病人皮膚和全身情況,選用合適的醫用膠布;
(2)盡量避免粘貼膠布于腫脹部位,如局部出現腫脹應重新粘貼;
(3)正確粘貼膠布,避免物理性的摩擦或牽拉。粘貼時不可粘貼一側,再加拉力粘貼另一側,引起皮膚張力或牽拉力而導致皮膚損傷;應將膠布平放于粘貼處,使之與皮膚貼妥,然后由膠布中央往兩邊用手指抹壓膠布,保證膠布與皮膚粘貼處無張力。
(二)非張力性機械性損傷
1.原因 皮膚因膠布選擇不恰當(黏性太強)或不正確的揭除而受到損傷。
2.臨床表現 皮膚紅腫、破損、刺痛。
3.預防措施
(1)了解病人皮膚和全身性情況,選用合適的醫用膠布。
(2)揭除膠布時,一手輕按皮膚,一手緩慢以180°水平方向向傷口撕除,避免物理性損傷。
(3)當膠布粘有毛發時,順毛發生長方向撕除。
(4)先撕開敷料兩側的膠布,再整個移除,避免由一側用力移走膠布造成物理性的皮膚傷害。
(5)當膠布粘著皮膚揭不掉時不要強行揭下,如果患者的情況允許,可用消毒液或生理鹽水或清水先浸濕粘膠,使得變得容易脫落后再移除;或用專用溶解粘膠的液體擦拭粘膠(如剝離劑)。
(6)如膠布與皮膚粘貼過緊,可用酒精或乳液涂抹在膠布背襯上降低其黏性。
(三)表皮剝脫
1.原因 主要是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復使用膠布表皮細胞被膠布膠所損。
2.臨床表現 損傷程度與患者的皮膚條件有關,可表現為皮膚充血、腫脹、破損及疼痛等。
3.預防措施 表皮剝脫者使用透氣性佳、黏性適中的低敏性膠布;或局部皮膚涂抹或噴灑皮膚保護膜后再行粘貼;并注意更換膠布貼部位及正確揭除膠布。
(四)化學性損傷
1.原因 皮膚表面與膠布間有刺激性化學物質殘留。可為膠布膠的化學物直接作用于皮膚,也可是皮膚上存留有化學刺激物(如酒精或其他消毒劑等),加上覆蓋不透氣的膠布導致皮膚產生化學物刺激的反應。
2.臨床表現 膠布貼部位出現紅、腫、丘疹,嚴重時可產生膿皰。
3.預防措施 粘貼膠布前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清洗傷口周圍皮膚并抹干凈,避免使用消毒液;膠布粘貼于干燥、清潔、無化學劑或油脂的皮膚上(化學物質或油脂會影響膠布黏性),并選用透氣性好的膠布。
(五)皮膚浸漬
1.原因 由于膠布貼部位的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或膠布氣性差所引起,浸漬可削弱皮膚強度,使之更容易受刺激及損傷。
2.臨床表現 皮膚發白變軟,并出現腫脹和皺褶。
3.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引起皮膚浸漬,重要的是選擇不妨礙皮膚排汗和呼吸的透氣性良好、黏性適中的低敏性膠布。另外,要選擇符合使用目的和部位的有一定固定力和黏著力的膠布。也可局部皮膚涂抹或噴灑皮膚保護膜再粘貼膠布;及時更換沾濕的傷口敷料,避免皮膚受傷口滲液刺激;注意更換膠布貼部位并正確揭除膠布。
(六)過敏反應
1.原因 對膠布本身的粘膠或材料過敏。
2.臨床表現 紅、腫、丘疹及發癢,涉及部位不限于膠布邊緣或下面,可涉及膠布周的廣泛部位。膠布貼時間越長,反應越嚴重。
3.預防措施 去除現用的膠布使用透氣性好、低致敏性膠布;使用無粘膠繃帶,如3M自粘繃帶;對病人進行斑貼試驗,了解病人的過敏史,避免接觸致敏源;經常觀察膠布緣的皮膚,注意有無發癢或發紅的現象。
(七)殘膠
1.原因 是膠布粘膠與背襯結合不牢固導致粘膠殘留。氧化鋅膠布較常見。
2.臨床表現 膠布揭除時粘膠殘留在皮膚或固定物上。
3.預防措施 膠布上的粘膠殘留在皮膚表面時,可以用膠布反復粘貼殘膠處,以此去除殘膠;也可用沾酒精、汽油或松節油的紗布或棉簽輕輕擦拭以去除殘膠,但使用后需用肥皂和清水將溶劑清洗干凈。
以上就是醫用膠布粘貼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和解決措施,小編在此分享的內容希望能幫到大家。